企业名称:潜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联系人:孙主任
电话:0556-8939111
手机:13225560777
网址:www.qsnks.com
地址:安徽省潜山市天柱山路108号
一、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
(一)技术方案
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是将收获后的主要农作物秸秆全部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再根据下茬作物种植的要求应用秸秆还田机械进行埋茬,然后进行播种;或应用免耕播种机在未耕地上直接进行贴茬播种,秸秆覆盖地表。秸秆还田后通过增施一定量氮肥促使秸秆腐解,避免秸秆腐解与作物争氮。实施旱田秸秆还田的要配套实施适度镇压措施,实施水田秸秆还田的要在水稻栽插前使田水自然落干,以利于有害气体排放。
(二)工艺路线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工艺及装备不仅与农作物种类有关,而且与种植制度有着密切关系。我县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按种植制度可分为麦稻两熟制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稻油两熟制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2种类型。
1.麦稻两熟制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
(1)小麦机械化秸秆切碎还田
①使用带秸秆切碎功能的联合收割机,在收获小麦的同时将秸秆切碎,并均匀抛撒在田面。
②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秸秆切碎后的长度小于10厘米,割茬高度以不影响耕整地质量为宜,一般低于15厘米。
③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增施氮肥、减少磷钾肥用量。以每100公斤秸秆增施纯氮1公斤,选择铵态氮或尿素为好,并提倡有机肥、无机肥结合,在机具作业前,均匀撒施在秸秆残体上,并根据基蘖:穗肥比为7:3施用基肥。
④实施水田秸秆还田的,应先上水泡田24小时以上,软化土壤和秸秆,以利作业,上水深度以3-5厘米为宜;实施旱田秸秆还田的,在秸秆旋埋作业完成后立即上水浸泡秸秆,并实施平整作业。
⑤低速将机械驶进大田,机具作业速度应根据土壤条件和秸秆还田量合理选定,以Ⅱ档为宜,匀速前进,检修调整宜在地头进行。
⑥耕深控制在16-20厘米,连续2年以上旋耕地块要适当加深。
⑦机具在作业时,应根据田块的具体形状确定作业路线,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重耕、漏耕及小角度转弯次数。一般作业两遍,第一遍宜慢,第二遍速度可稍快。两遍作业应纵横向交叉进行。
⑧水稻移栽活棵后,及早排水露田通气增氧,排除毒素,促根促蘖。
⑨作业质量,耕深稳定系数≥85%;碎土系数≥92%;埋草覆盖率≥95%。水整后大田地表应平整,田块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
(2)水稻机械化秸秆切碎还田
①水稻机械化秸秆切碎还田的机具要求、农艺要求、作业质量与小麦机械化秸秆切碎还田技术要点相同。
②水稻秸秆还田后,宜使用带圆盘开沟器的小麦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后实施镇压,提高土壤紧实度,防止因秸秆还田使土层架空造成失墒。
2.稻油两熟制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
(1)油菜机械化秸秆切碎还田
①在油菜联合收获作业时,同时完成秸秆切碎、均匀抛撒。
②秸秆切碎、均匀抛撒作业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秸秆还田作业。实施水田秸秆还田的,应先上水泡田24小时以上,软化土壤和秸秆,以利作业;实施旱田秸秆还田的,在秸秆旋埋作业完成后立即上水浸泡秸秆,并实施平整作业。
③油菜联合收获作业时,低速将机械驶进大田,以Ⅱ档为宜,匀速作业。
④耕深控制应≥15厘米,连续2年以上旋耕地块宜适当加深。
⑤秸秆还田机具在作业时,应根据田块的具体形状确定作业路线,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重耕、漏耕及小角度转弯次数。
⑥土壤适当沉实,于水稻移栽前保持薄层水,以利于机插。
⑦进行秸秆还田作业前,田块增施基氮肥,每亩增施5公斤尿素或15公斤碳铵,调节碳氮比,促进腐烂。
⑧实施油菜秸秆还田作业后至水稻移栽前,田面保持一定水层浸泡秸秆4-10天(季节允许可适当延长),使田面水层自然落干或保持1-2厘米水层,利于有害气体释放。
⑨水稻移栽后及时灌浅水护苗活棵,栽后2-7天间歇薄水灌溉,适当晾田,促进扎根立苗。
(2)水稻机械化秸秆切碎还田
水稻机械化秸秆切碎还田技术规范和实施要点与麦稻两熟制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相同。
二、高温堆肥利用技术
农作物秸秆高温堆肥是指利用夏季高温时节,将小麦、油菜、水稻、玉米等作物秸秆与人畜粪便、杂草等有机废弃物堆制经高温发酵腐熟成有机肥。特点是:(1)方法简便。就地堆制,干、鲜秸秆、杂草均可堆制;(2)升温快,腐熟快。一般3-5天后堆内温度即可达到50-70℃,鲜秸秆15天,干秸秆18-20天即可腐熟;(3)堆肥质量好。在秸秆堆积腐熟的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可杀死杀伤大部分病菌、害虫和杂草种子,还可以产生一些有益微生物,从而减轻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同时还具有一定固氮、解磷钾、防重茬、改善农作物品质等方面的作用。技术要点:
1.选择场地。选择距水源较近,运输方便的地方,大小视场地和材料多少而定。在场地四周垒出30厘米高的土埂,以防跑水。
2.用料配比。按1吨秸秆配1公斤秸秆腐熟剂、5公斤尿素(或200-300公斤腐熟的人粪尿或者污泥),以满足微生物发酵所需氮素,有条件可加入2-5%的钙镁磷肥或者2公斤石灰效果更好。
3.堆制方法。一般分3层堆积,每层厚约30-50厘米,层间均匀地撒上秸秆腐熟剂和尿素,无秸秆腐熟剂时可以在层间浇入人粪尿或者污泥。为保证堆内通气,在堆料前按一定距离垂直插入木棍,使下面与地面接触,堆完后拔去木棍,余下的孔道作为通气孔。堆宽一般要求为1.6-2米,堆高1.0-1.6米,长度以材料多少和场地大小而定。
4.秸秆处理。堆制前将秸秆用水浸透,干秸秆与水的比例一般为1:1.8,使秸秆的含水量达到60%-70%,一般以手握材料有液滴出为宜,这是堆肥成败的关键。
5.封好堆。堆好后用薄膜(或泥巴)封严即可。当堆体逐渐下陷,堆内温度慢慢下降时进行翻堆,把边缘腐熟不好的材料与内部的材料混合均匀,重新堆起,如发现材料有白色菌丝体出现,适量加水后重新封堆。
6.把握腐熟度。完全腐熟时堆体缩小1/3-1/2,秸秆变为黑褐色至深褐色,柔软易碎,浸出液颜色黑褐色至浅黄色,有氨臭味。